“在之间”,为教育人营造一方“诗意的栖息地”

12月18日,国内首个专为教育人打造的公益性人文空间——“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在江苏常州正式揭幕,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金松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庆明,教育学博士、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刘猛,以及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校长徐志彤等三十余位常州教育人出席了主题为“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的开幕沙龙,共同播种于超现在的未来,得寸进寸,共创精神肆意流淌的教育原野。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是由伊顿纪德品牌、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共同创建,毗邻清代常州府学旧址,南望“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枕京杭运河之畔,400平米的空间内藏书6000册,包含艺术展区、教育沙龙区、讲演厅、小型图书馆和咖啡角。在混合着稻香、书香与咖啡的香气中,教育人可以和同道人对话人文精神,关注教育现场;可以开展教师读书会、教研工作坊等活动,汇聚孵化教育人共同体;可以面向家长共话家校共育,与孩子共同成长…让理念生发、思想交融、行动落地,浮现教育人最美的文化人格与精神长相;“在之间”向教育人终身免费开放,教育人在这里可以终身免费品鉴咖啡茗茶。

在之间,寻找更高的人生

景凯旋教授认为教师负载着文明的传承。他通过追本溯源“在之间”之义,阐释“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的意义所在。

“我们正处在充斥着现代性的年代,人类以后怎么走?”景凯旋教授回望柏拉图的“存在”与“不存在”,指出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的存在”即生活世界。海德格尔提出“存在着”,即存在者与存在的区别。存在者的在就是此在。此在的存在整体性即烦,包括实际性(被抛)、生存(策划)与沉沦。阿伦特将人类生活分为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人通过行动赋予自身意义,去行动,去创造。

我们不仅要生活在大地上,而且要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最后,景凯旋教授援引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之言:“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居于超验之所。我们总是会回归平凡……否则等在高处的会是疯狂,等在低处的会是厌倦。”

而这也便是“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存在的意义。

有限与无限间,流淌教育情怀

驻足在“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金松武副局长认为,这里的几千册书籍,能带我们去往无边际的远方。“在之间”是一个有着固定面积、摸得着的有限空间,但也是一个不固定的、摸不着的流淌着教育情怀与思想的无限世界。

金松武副局长期待,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更多教育人,在这里一起办更好的中国教育,一起托举孩子更好地成长。

致敬教师,致敬美好教育

陈忠主编讲道,这些年,团队愈发理解,“讲台从来就居于人间之首,其余的一切都尾随其后”,教育是一份“有光”的志业,教师馈赠知性重于衣食。他提到,致敬教师,致敬美好教育的方式,是在我们自身站立之处,持续地做些出来,将“尊师重教”刻在流程里。

一位良师不止于算术音韵考据之学,更是立德树人于品格视野精神之博大,投射于学生生命中,使得学生在“先天自然之生命,天地之子”与“后天文化之生命,文明之子”间饱满整一,那是点燃人性美好一面的巨大荣耀。

教育人是在时空中,心智协同的组织者、协同者、创造者。陈忠主编希望“在之间”文化空间以卡夫卡《变形记》的方式同构:占比三成内容建构物形、底层逻辑,同胚同源,又三成如一颗种子,播种飘洒,在地生根,再有三四成我们邀请教育同道众筹共创,让“教化”和“自我创化”连续生成。

向美好教育致敬的方式,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在之间”,我们期待读、写、说,问、思、辨同时发生,在这丰富的宁静与单纯的静穆里,浮现教育人最美的文化人格与精神长相。

欢迎教师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来“在之间”享一杯咖啡清茗,于静穆的书架间,给精神一片栖息之地。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